《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4
以下是從《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4th edition)選擇性地翻譯我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或部分篇章;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如果有興趣且可以進行英文閱讀的讀者請務必找來看看,相信會對疾病治療有極大的幫助。
This post is selected 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 4th edition. I just choose paragraphs and partial chapters, which attract me, as materials for personal translation exercises. If there is anyone who'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endocrine disorder, please go get this book;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 it would greatly aid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林詠盛(Louis)譯, louisophie@gmail.com
https://withinretreat.blogspot.com
https://louisophie.wordpress.com
https://x.com/louisophie_/
https://bsky.app/profile/louisophie.bsky.social
https://github.com/louisophie/withinretreat
#糖尿病治療,#飲食科學,#糖尿病,#中文翻譯,#diabetes,#dietary,#translation,#RichardKBernstein
———————————————————————————
單元24〖血糖正常之後〗
就我自己長期以來身為第1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治療、來我這邊就診病人的經驗分享、以及我所研究閱讀過的大量醫學文獻(譯注:作者自己也是一名研究者且發表了多篇論文),我認為只要可以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内、我們就不會罹患糖尿病造成的各種長期併發症;而對血糖沒有辦法完全正常而仍控制在偏高範圍的人,我則是發現到雖然他們不會像血糖過高的人那樣有著嚴重的後遺症,但仍會受到各種併發症的影響,只是速度上會較為緩慢而已。下面我會把我和其他醫師所觀察到、即患者因血糖開始降至正常的數值範圍時,他們在生理與心理上的各種改善情形給大致列出。
《心智變化》
病人在血糖正常化後最明顯的改善,往往是會感覺到心智狀態更加地敏捷、且常有的長期疲倦感會漸漸地消失;許多自覺「身體狀況尚佳」的人,往往在血糖正常化之後,才驚覺到原來神智清明是怎麼一回事。
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病人的短期記憶會下降(患者或其配偶經常會提及)。在我剛開始執業時,為了調整藥物劑量,我會要求病人晚上打電話告訴我他們的血糖數值為何,而我的太太(她是位專攻精神分析的醫師)有時會不小心聽到我和病人的對話,她會跟我說:「你的病人有痴呆症。」幾週後當她再次聽到同一人的談話時,她會說病人的短期記憶問題有了極大的改善。由於這樣的現象太常出現了,所以在我對新病人做神經檢查時,我會多做一項短期記憶的試驗(原注:我唸6個數字、然候請病人倒著唸出來);我發現到有約一半的人會有一些嚴重程度不一的痴呆症狀,但這會在數個月血糖的平穩改善後消失(這種記憶的改善對病人的配偶來說非常地明顯)。這種類似的情況也會發生在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身上(甲狀腺在治療後記憶能力即會跟著改善)。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改善》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一般會有快、慢兩階段的改善,快的部分可能在數周内就會出現,之後則是持續性緩慢漸近的改善(血糖若持續保持正常,這種緩慢進步可能會長達數年之久)。這種持續的改善在腳趾的麻木或疼痛方面最為顯著,有的人甚至會有「只要有高血糖我立刻就會知道,因為我的腳趾又開始麻木了」的感覺。另外一種雙腳麻木的情形是在血糖接近正常達數個月的時間後,病人仍然會有嚴重的疼痛感,但最終會在數月後隨著感覺的恢復而消失;這樣的情況有點像是神經在「發芽」(即癒合)時隨之而生的疼痛信號一樣。若病人沒有事先被警告有此情形,則在經歷時可能會非常令人感到驚慌失措。
約有65%的糖尿病男性病患,會因多年的高血糖而有勃起功能障礙的問題;它基本上可以被定義為陰莖勃起時硬度不夠、且持續的時間過短,且通常是起因於神經病變及血管阻塞,而我們可以透過簡單的檢測來確定哪一個是主要的病因。若問題主要是神經病變時,我常會聽到病人這樣跟我說(有時甚至只在血糖維持接近正常的幾週後):「醫生,我又能行房了!」不幸的是這樣的情況只有在病人仍有部分勃起能力時才會發生;如果病人跟我說的是:「醫生,它已經槁木死灰好幾年了。」則通常要恢復是不太可能的。另一方面如果測試結果是血管阻塞所造成,則要有所改善也是非常的困難。另外我們要注意的是,當血糖過低時(如低於75mg/dl),則會有無法勃起的現象。
另一個顯著的神經病變是自主神經受損及胃輕癱(見單元22〖胃輕癱〗)。改善的過程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且隨著各個病徴的減少或消失(我們可透過病人的R-R間期檢查加以確認),病人都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有少數人甚至能夠完全地恢復正常;像這樣病情的改善在年輕人身上是最為顯著的,但我也曾在70多歲的病人身上看到過。
《視力改善》
複視是一種由控制眼球運動肌肉的神經病變所引起的疾病,而在我進行的體檢中它是相當常見的,只是通常不會嚴重到讓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而已;而當幾年後重新進行檢測時,我們會發現到隨着血糖的穩定,病人的視力也會跟著改善、有的人甚至會完全治癒。
眼內小泡是眼睛晶狀體中的微小氣泡,它的出現被認爲是白內障的前兆,但我觀察到許多這樣的小泡會在血糖改善後的1~2年内消失;我甚至還看過晶狀體上的小「輻條」因血糖改善而消失的情形(這些輻條狀的出現標誌着非常早期的白內障)。
除了上述視力問題的改善外,我也看過病人在血糖正常穩定後治癒了輕度的青光眼、視網膜出血、黃斑水腫和微動脈瘤的各式案例。
《其他改善》
各項心臟病風險(如輕度高血壓、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三酸甘油酯和纖維蛋白原濃度等等)的改善是很常見的,且通常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糖值維持約2個月的時間即可觀察到、並會在接下來的1年内持續地改善。
早期的腎臟病變也會得到改善,這通常會在血糖正常後的1~2年内出現、但有時也會在數月後即發生。
我們知道高血糖會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而只有在血糖開始穩定正常時,這些生長延遲的孩子才能夠重回病前的生長速度;就我自己來說則是已經太晚了,因為直到39歲我才開始進行本書的糖尿病治療方法、我的血糖才開始能夠正常化。但就算是如此,我能夠看到我的非糖尿病兒子、以及許多年輕的糖尿病患都長得要比我來得高大壯碩,這是一件非常令人欣慰的事情。
最令人感到驚訝但卻又普遍可見的是,只要能夠將血糖維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數值範圍内,幾乎是所有的人都會體驗到生活上的滿足感及自我掌控的感覺,且這不僅是對那些接受胰島素治療的人是如此(這種感覺會特別強烈),對其它不需使用胰島素的人也是這樣。
本書的糖尿病治療方法曾在1970年代在洛克菲勒大學、於一個第1型糖尿病患者的小組上實行過,目的在使其血糖能夠穩定正常化,並在最初開始時由一位精神科醫生使用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來進行評估,而其分數是在「嚴重抑鬱」的範圍内;但當患者有能力可以控制自己的血糖並將其降至正常的數值後,其量表的分數也就跟著降至正常的範圍了。
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了解到,和那些因糖尿病併發症而痛苦不堪且因病早逝的人不同,我們並不會跟他們一樣走上相同的路,原因是我們已經知道了糖尿病治療與血糖控制的方法,因此我們就能夠避免高血糖所造成的各種危害。
這是我一直以來的治療原則,即糖尿病患者應該要和非糖尿病的一般人一樣有著相同的血糖數值,但這條治療的路及最後的結果,則要我們自己努力去走及摘取才行。
重要提醒:「請繼續閱讀本書末的附錄A~E。」
以下是從《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4th edition)選擇性地翻譯我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或部分篇章;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如果有興趣且可以進行英文閱讀的讀者請務必找來看看,相信會對疾病治療有極大的幫助。
This post is selected 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 4th edition. I just choose paragraphs and partial chapters, which attract me, as materials for personal translation exercises. If there is anyone who'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endocrine disorder, please go get this book;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 it would greatly aid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林詠盛(Louis)譯, louisophie@gmail.com
https://withinretreat.blogspot.com
https://louisophie.wordpress.com
https://x.com/louisophie_/
https://bsky.app/profile/louisophie.bsky.social
https://github.com/louisophie/withinretreat
#糖尿病治療,#飲食科學,#糖尿病,#中文翻譯,#diabetes,#dietary,#translation,#RichardKBernstein
———————————————————————————
單元24〖血糖正常之後〗
就我自己長期以來身為第1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治療、來我這邊就診病人的經驗分享、以及我所研究閱讀過的大量醫學文獻(譯注:作者自己也是一名研究者且發表了多篇論文),我認為只要可以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内、我們就不會罹患糖尿病造成的各種長期併發症;而對血糖沒有辦法完全正常而仍控制在偏高範圍的人,我則是發現到雖然他們不會像血糖過高的人那樣有著嚴重的後遺症,但仍會受到各種併發症的影響,只是速度上會較為緩慢而已。下面我會把我和其他醫師所觀察到、即患者因血糖開始降至正常的數值範圍時,他們在生理與心理上的各種改善情形給大致列出。
《心智變化》
病人在血糖正常化後最明顯的改善,往往是會感覺到心智狀態更加地敏捷、且常有的長期疲倦感會漸漸地消失;許多自覺「身體狀況尚佳」的人,往往在血糖正常化之後,才驚覺到原來神智清明是怎麼一回事。
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病人的短期記憶會下降(患者或其配偶經常會提及)。在我剛開始執業時,為了調整藥物劑量,我會要求病人晚上打電話告訴我他們的血糖數值為何,而我的太太(她是位專攻精神分析的醫師)有時會不小心聽到我和病人的對話,她會跟我說:「你的病人有痴呆症。」幾週後當她再次聽到同一人的談話時,她會說病人的短期記憶問題有了極大的改善。由於這樣的現象太常出現了,所以在我對新病人做神經檢查時,我會多做一項短期記憶的試驗(原注:我唸6個數字、然候請病人倒著唸出來);我發現到有約一半的人會有一些嚴重程度不一的痴呆症狀,但這會在數個月血糖的平穩改善後消失(這種記憶的改善對病人的配偶來說非常地明顯)。這種類似的情況也會發生在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身上(甲狀腺在治療後記憶能力即會跟著改善)。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改善》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一般會有快、慢兩階段的改善,快的部分可能在數周内就會出現,之後則是持續性緩慢漸近的改善(血糖若持續保持正常,這種緩慢進步可能會長達數年之久)。這種持續的改善在腳趾的麻木或疼痛方面最為顯著,有的人甚至會有「只要有高血糖我立刻就會知道,因為我的腳趾又開始麻木了」的感覺。另外一種雙腳麻木的情形是在血糖接近正常達數個月的時間後,病人仍然會有嚴重的疼痛感,但最終會在數月後隨著感覺的恢復而消失;這樣的情況有點像是神經在「發芽」(即癒合)時隨之而生的疼痛信號一樣。若病人沒有事先被警告有此情形,則在經歷時可能會非常令人感到驚慌失措。
約有65%的糖尿病男性病患,會因多年的高血糖而有勃起功能障礙的問題;它基本上可以被定義為陰莖勃起時硬度不夠、且持續的時間過短,且通常是起因於神經病變及血管阻塞,而我們可以透過簡單的檢測來確定哪一個是主要的病因。若問題主要是神經病變時,我常會聽到病人這樣跟我說(有時甚至只在血糖維持接近正常的幾週後):「醫生,我又能行房了!」不幸的是這樣的情況只有在病人仍有部分勃起能力時才會發生;如果病人跟我說的是:「醫生,它已經槁木死灰好幾年了。」則通常要恢復是不太可能的。另一方面如果測試結果是血管阻塞所造成,則要有所改善也是非常的困難。另外我們要注意的是,當血糖過低時(如低於75mg/dl),則會有無法勃起的現象。
另一個顯著的神經病變是自主神經受損及胃輕癱(見單元22〖胃輕癱〗)。改善的過程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且隨著各個病徴的減少或消失(我們可透過病人的R-R間期檢查加以確認),病人都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有少數人甚至能夠完全地恢復正常;像這樣病情的改善在年輕人身上是最為顯著的,但我也曾在70多歲的病人身上看到過。
《視力改善》
複視是一種由控制眼球運動肌肉的神經病變所引起的疾病,而在我進行的體檢中它是相當常見的,只是通常不會嚴重到讓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而已;而當幾年後重新進行檢測時,我們會發現到隨着血糖的穩定,病人的視力也會跟著改善、有的人甚至會完全治癒。
眼內小泡是眼睛晶狀體中的微小氣泡,它的出現被認爲是白內障的前兆,但我觀察到許多這樣的小泡會在血糖改善後的1~2年内消失;我甚至還看過晶狀體上的小「輻條」因血糖改善而消失的情形(這些輻條狀的出現標誌着非常早期的白內障)。
除了上述視力問題的改善外,我也看過病人在血糖正常穩定後治癒了輕度的青光眼、視網膜出血、黃斑水腫和微動脈瘤的各式案例。
《其他改善》
各項心臟病風險(如輕度高血壓、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三酸甘油酯和纖維蛋白原濃度等等)的改善是很常見的,且通常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糖值維持約2個月的時間即可觀察到、並會在接下來的1年内持續地改善。
早期的腎臟病變也會得到改善,這通常會在血糖正常後的1~2年内出現、但有時也會在數月後即發生。
我們知道高血糖會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而只有在血糖開始穩定正常時,這些生長延遲的孩子才能夠重回病前的生長速度;就我自己來說則是已經太晚了,因為直到39歲我才開始進行本書的糖尿病治療方法、我的血糖才開始能夠正常化。但就算是如此,我能夠看到我的非糖尿病兒子、以及許多年輕的糖尿病患都長得要比我來得高大壯碩,這是一件非常令人欣慰的事情。
最令人感到驚訝但卻又普遍可見的是,只要能夠將血糖維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數值範圍内,幾乎是所有的人都會體驗到生活上的滿足感及自我掌控的感覺,且這不僅是對那些接受胰島素治療的人是如此(這種感覺會特別強烈),對其它不需使用胰島素的人也是這樣。
本書的糖尿病治療方法曾在1970年代在洛克菲勒大學、於一個第1型糖尿病患者的小組上實行過,目的在使其血糖能夠穩定正常化,並在最初開始時由一位精神科醫生使用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來進行評估,而其分數是在「嚴重抑鬱」的範圍内;但當患者有能力可以控制自己的血糖並將其降至正常的數值後,其量表的分數也就跟著降至正常的範圍了。
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了解到,和那些因糖尿病併發症而痛苦不堪且因病早逝的人不同,我們並不會跟他們一樣走上相同的路,原因是我們已經知道了糖尿病治療與血糖控制的方法,因此我們就能夠避免高血糖所造成的各種危害。
這是我一直以來的治療原則,即糖尿病患者應該要和非糖尿病的一般人一樣有著相同的血糖數值,但這條治療的路及最後的結果,則要我們自己努力去走及摘取才行。
重要提醒:「請繼續閱讀本書末的附錄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