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 星期五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4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4
  以下是從《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4th edition)選擇性地翻譯我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或部分篇章;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如果有興趣且可以進行英文閱讀的讀者請務必找來看看,相信會對疾病治療有極大的幫助。
  This post is selected 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 4th edition. I just choose paragraphs and partial chapters, which attract me, as materials for personal translation exercises. If there is anyone who'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endocrine disorder, please go get this book;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 it would greatly aid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林詠盛(Louis)譯, louisophie@gmail.com
https://withinretreat.blogspot.com
https://louisophie.wordpress.com
https://x.com/louisophie_/
https://bsky.app/profile/louisophie.bsky.social
https://github.com/louisophie/withinretreat
#糖尿病治療,#飲食科學,#糖尿病,#中文翻譯,#diabetes,#dietary,#translation,#RichardKBernstein
———————————————————————————

  單元24〖血糖正常之後〗
  就我自己長期以來身為第1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治療、來我這邊就診病人的經驗分享、以及我所研究閱讀過的大量醫學文獻(譯注:作者自己也是一名研究者且發表了多篇論文),我認為只要可以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内、我們就不會罹患糖尿病造成的各種長期併發症;而對血糖沒有辦法完全正常而仍控制在偏高範圍的人,我則是發現到雖然他們不會像血糖過高的人那樣有著嚴重的後遺症,但仍會受到各種併發症的影響,只是速度上會較為緩慢而已。下面我會把我和其他醫師所觀察到、即患者因血糖開始降至正常的數值範圍時,他們在生理與心理上的各種改善情形給大致列出。

  《心智變化》
  病人在血糖正常化後最明顯的改善,往往是會感覺到心智狀態更加地敏捷、且常有的長期疲倦感會漸漸地消失;許多自覺「身體狀況尚佳」的人,往往在血糖正常化之後,才驚覺到原來神智清明是怎麼一回事。
  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病人的短期記憶會下降(患者或其配偶經常會提及)。在我剛開始執業時,為了調整藥物劑量,我會要求病人晚上打電話告訴我他們的血糖數值為何,而我的太太(她是位專攻精神分析的醫師)有時會不小心聽到我和病人的對話,她會跟我說:「你的病人有痴呆症。」幾週後當她再次聽到同一人的談話時,她會說病人的短期記憶問題有了極大的改善。由於這樣的現象太常出現了,所以在我對新病人做神經檢查時,我會多做一項短期記憶的試驗(原注:我唸6個數字、然候請病人倒著唸出來);我發現到有約一半的人會有一些嚴重程度不一的痴呆症狀,但這會在數個月血糖的平穩改善後消失(這種記憶的改善對病人的配偶來說非常地明顯)。這種類似的情況也會發生在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身上(甲狀腺在治療後記憶能力即會跟著改善)。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改善》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一般會有快、慢兩階段的改善,快的部分可能在數周内就會出現,之後則是持續性緩慢漸近的改善(血糖若持續保持正常,這種緩慢進步可能會長達數年之久)。這種持續的改善在腳趾的麻木或疼痛方面最為顯著,有的人甚至會有「只要有高血糖我立刻就會知道,因為我的腳趾又開始麻木了」的感覺。另外一種雙腳麻木的情形是在血糖接近正常達數個月的時間後,病人仍然會有嚴重的疼痛感,但最終會在數月後隨著感覺的恢復而消失;這樣的情況有點像是神經在「發芽」(即癒合)時隨之而生的疼痛信號一樣。若病人沒有事先被警告有此情形,則在經歷時可能會非常令人感到驚慌失措。
  約有65%的糖尿病男性病患,會因多年的高血糖而有勃起功能障礙的問題;它基本上可以被定義為陰莖勃起時硬度不夠、且持續的時間過短,且通常是起因於神經病變及血管阻塞,而我們可以透過簡單的檢測來確定哪一個是主要的病因。若問題主要是神經病變時,我常會聽到病人這樣跟我說(有時甚至只在血糖維持接近正常的幾週後):「醫生,我又能行房了!」不幸的是這樣的情況只有在病人仍有部分勃起能力時才會發生;如果病人跟我說的是:「醫生,它已經槁木死灰好幾年了。」則通常要恢復是不太可能的。另一方面如果測試結果是血管阻塞所造成,則要有所改善也是非常的困難。另外我們要注意的是,當血糖過低時(如低於75mg/dl),則會有無法勃起的現象。
  另一個顯著的神經病變是自主神經受損及胃輕癱(見單元22〖胃輕癱〗)。改善的過程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且隨著各個病徴的減少或消失(我們可透過病人的R-R間期檢查加以確認),病人都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有少數人甚至能夠完全地恢復正常;像這樣病情的改善在年輕人身上是最為顯著的,但我也曾在70多歲的病人身上看到過。

  《視力改善》
  複視是一種由控制眼球運動肌肉的神經病變所引起的疾病,而在我進行的體檢中它是相當常見的,只是通常不會嚴重到讓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而已;而當幾年後重新進行檢測時,我們會發現到隨着血糖的穩定,病人的視力也會跟著改善、有的人甚至會完全治癒。
  眼內小泡是眼睛晶狀體中的微小氣泡,它的出現被認爲是白內障的前兆,但我觀察到許多這樣的小泡會在血糖改善後的1~2年内消失;我甚至還看過晶狀體上的小「輻條」因血糖改善而消失的情形(這些輻條狀的出現標誌着非常早期的白內障)。
  除了上述視力問題的改善外,我也看過病人在血糖正常穩定後治癒了輕度的青光眼、視網膜出血、黃斑水腫和微動脈瘤的各式案例。

  《其他改善》
  各項心臟病風險(如輕度高血壓、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三酸甘油酯和纖維蛋白原濃度等等)的改善是很常見的,且通常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糖值維持約2個月的時間即可觀察到、並會在接下來的1年内持續地改善。
  早期的腎臟病變也會得到改善,這通常會在血糖正常後的1~2年内出現、但有時也會在數月後即發生。
  我們知道高血糖會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而只有在血糖開始穩定正常時,這些生長延遲的孩子才能夠重回病前的生長速度;就我自己來說則是已經太晚了,因為直到39歲我才開始進行本書的糖尿病治療方法、我的血糖才開始能夠正常化。但就算是如此,我能夠看到我的非糖尿病兒子、以及許多年輕的糖尿病患都長得要比我來得高大壯碩,這是一件非常令人欣慰的事情。
  最令人感到驚訝但卻又普遍可見的是,只要能夠將血糖維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數值範圍内,幾乎是所有的人都會體驗到生活上的滿足感及自我掌控的感覺,且這不僅是對那些接受胰島素治療的人是如此(這種感覺會特別強烈),對其它不需使用胰島素的人也是這樣。
  本書的糖尿病治療方法曾在1970年代在洛克菲勒大學、於一個第1型糖尿病患者的小組上實行過,目的在使其血糖能夠穩定正常化,並在最初開始時由一位精神科醫生使用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來進行評估,而其分數是在「嚴重抑鬱」的範圍内;但當患者有能力可以控制自己的血糖並將其降至正常的數值後,其量表的分數也就跟著降至正常的範圍了。
  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了解到,和那些因糖尿病併發症而痛苦不堪且因病早逝的人不同,我們並不會跟他們一樣走上相同的路,原因是我們已經知道了糖尿病治療與血糖控制的方法,因此我們就能夠避免高血糖所造成的各種危害。
  這是我一直以來的治療原則,即糖尿病患者應該要和非糖尿病的一般人一樣有著相同的血糖數值,但這條治療的路及最後的結果,則要我們自己努力去走及摘取才行。

  重要提醒:「請繼續閱讀本書末的附錄A~E。」

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3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3
  以下是從《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4th edition)選擇性地翻譯我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或部分篇章;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如果有興趣且可以進行英文閱讀的讀者請務必找來看看,相信會對疾病治療有極大的幫助。
  This post is selected 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 4th edition. I just choose paragraphs and partial chapters, which attract me, as materials for personal translation exercises. If there is anyone who'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endocrine disorder, please go get this book;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 it would greatly aid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林詠盛(Louis)譯, louisophie@gmail.com
https://withinretreat.blogspot.com
https://louisophie.wordpress.com
https://x.com/louisophie_/
https://bsky.app/profile/louisophie.bsky.social
https://github.com/louisophie/withinretreat
#糖尿病治療,#飲食科學,#糖尿病,#中文翻譯,#diabetes,#dietary,#translation,#RichardKBernstein
———————————————————————————

  單元23〖定期門診〗
  對一些沒有辦法長期維持治療後新生活(如飲食的改變、規律運動與自我血糖監測等等)的人,定期接受門診治療是會有幫助的;對這樣的人來說,在短期數個月内血糖獲得比較好的控制後,可能就會因相關併發症有所改善、而漸漸地回到過去那種滿足當下欲望的生活。就我的門診來說,若我的病人相隔半年才回來就診,則往往當初設計好的飲食規劃都會走樣,且血糖數據、糖化血色素、脂質數據、乃至纖維蛋白原等報告的結果也會超出正常的範圍。我發現到若是2個月回診1次(其它的糖尿病專科醫師亦有此認知),則這樣的問題就可以得到比較良好的控制與改善,且在藥物的劑量調整上(因季節溫度的改變、體重增減、或胰臓β細胞功能的變化等等)也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掌控。
  就診時我們可以把要問的問題先事寫下來,並且要附上至少最近2週的血糖記錄表給醫師參考;記錄表上的各個資訊如用藥劑量、飲食内容、運動時間及強度等等都必須完整且誠實地記錄,否則醫師依此而作的藥物調整就會變得無所適從、甚至還會有危險結果(如低血糖)發生的風險。
  每次回診都要測量我們的糖化血色素(無須禁食),且現今已經有新的驗血技術,我們可以直接在診間花6分鐘用指尖採血即可知道糖化血色素的數值。
  醫師往往會希望每年至少做一次血液和尿液的檢驗,包括了腎功能、 膽固醇與脂質分析(VAP Lipid Profile)、甚至是甲狀腺功能的檢查,且若有開立特定藥物的需求,醫師還可能會做肝臓功能的測試;其它一些血液檢驗如血細胞總量及化學數據量表等等,則可能會視需求再做檢查。當抽血驗尿時,我們要在門診前(如2週)就先做完,以備看診時能依數據結果做相關的提問;若有禁食的需求,則當天不可吃早餐、並需同時跳過用餐藥物(如胰島素或增敏劑等,但可進行血糖的校正如吃葡萄糖或注射速效胰島素類似物),而只需服用基礎劑量的增敏劑或施打長效的胰島素。
  我們可以每2個月做一次部分的體檢(包括體重),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雙腳的檢查;這不僅僅是看有沒有傷口或水泡而已,而是醫師要檢查是否有皮膚乾燥、香港腳、粉紅色受壓處(不合適鞋子造成)、内生性或細菌感染的趾甲、或是長繭等情形,且也要確認我們鞋子的款式是否合適、以免會有足部潰瘍的問題發生。皮膚乾燥可用每日塗抺動、植物油(非礦物油)來改善,如維生素E油、橄欖油、乳化羊毛脂、貂油、鴯鶓油、或乳液皆可;鞋子不合腳則可能要定製新鞋、以使腳趾頭有較寬闊及伸展的空間;長繭則可能要購買特製的矯正器來重新分配我們腳底的壓力,而不是把繭磨掉,否則可能會使得情況更加地惡化(去除或削平腳的老繭是我在醫院傷口護理門診所見患者截肢的最常見原因)。
  門診時建議要測量血壓(舒張壓);若平時血壓皆正常,則至少每年都要檢查一次。
  其它的體檢則可在1~2年的期間内做分階段的檢查,包括像是腿部血液循環振盪測量、心電圖、下肢感覺檢測及完整的眼科檢查。眼睛檢查包括了瞳孔反射、視力、眼內壓、阿姆斯勒方格測試、雙重影像測驗及擴瞳檢查(包含水晶體、眼前房及視網膜;此需有專門的儀器);若就診設備不足、或是發現需專科醫師進行處治,則醫師應將病人轉至眼科或視網膜專科就診(見單元02〖體檢報告:疾病及其風險的評估標準〗〈雙眼檢查〉小節)。
  若初診時發現到有神經病變、腕管綜合症(Carpal Tunnel Syndrome)或是掌腱膜攣縮症(Dupuytren's Contracture)等等糖尿病併發症的早期跡象,則應定期重複檢查這些問題;R-R間期檢查則不論最初檢測正常與否,每18個月都應該要檢查一次。
  糖尿病併發症的最佳治療方法是預防;次佳的方法則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此時仍有痊癒逆轉的可能)。基於這些以及上述提到的各個因素,我強烈建議每兩個月、或至少每三個月回診一次。
  (譯注:在台灣的糖尿病治療都是依ADA規範在進行,即飲食都是以碳水(所謂的全穀類)及少油為原則、並開立如瑪爾胰等的硫醯基尿素類口服藥及速效胰島素類似物給病人,要找到依本書所述方法來治療的醫師是非常困難的。譯者自己是找願意花時間(10分鐘以上)看診的家醫科醫師就診、並請其開立所需的藥物;一般來說譯者遇到的家醫科醫師並不會排斥非ADA的療法,因此在通溝上會較專科醫師容易些。)

2025年3月15日 星期六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2-6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2-6
  以下是從《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4th edition)選擇性地翻譯我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或部分篇章;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如果有興趣且可以進行英文閱讀的讀者請務必找來看看,相信會對疾病治療有極大的幫助。
  This post is selected 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 4th edition. I just choose paragraphs and partial chapters, which attract me, as materials for personal translation exercises. If there is anyone who'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endocrine disorder, please go get this book;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 it would greatly aid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林詠盛(Louis)譯, louisophie@gmail.com
https://withinretreat.blogspot.com
https://louisophie.wordpress.com
https://x.com/louisophie_/
https://bsky.app/profile/louisophie.bsky.social
https://github.com/louisophie/withinretreat
#糖尿病治療,#飲食科學,#糖尿病,#中文翻譯,#diabetes,#dietary,#translation,#RichardKBernstein
———————————————————————————

  單元22〖胃輕癱〗

  《校正胃輕癱低血糖》
  我的一位有食道裂孔疝的女性病人曾跟我說:「吃那些葡萄糖錠對我沒有用,反而是吃無糖口香糖才能提升我的血糖值。」其原因是咀嚼可以加速胃中滯留食物的消化速度。在這裡她指出了一個相當危險的狀況,即對腸胃消化有問題的人,要想在低血糖時快速升高血糖值,這會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底下的一些處理技巧(也包括了吃口香糖來對治餐後低血糖)可以幫助我們儘可能有效地提高血糖值。
  一般的葡萄糖錠在服用後可能會花上數小時才能提升血糖,因此我們應該要含著溶化以加速其吸收;直接喝葡萄糖溶液(可購買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劑以備用)亦是可行的方法。其所含的葡萄糖克數對血糖的影響可參見表20-1(譯注:亦可購買葡萄糖粉在低血糖時直接加水溶化後飲用)。
  表20-1:https://flic.kr/p/2qNanLk
  另外我們亦可喝無乳糖的牛奶來提高血糖值(其中所含的乳糖因經過酶轉化成葡萄糖,故身體吸收速度會較快)。
  除了嚼口香糖、喝葡萄糖溶液及無乳糖牛奶外,我們亦可同時用本單元所提到的如腹部運動、藥物使用等方法來同時進行以加速血糖的上升。

  《胃輕癱的餐前胰島素注射》
  胃輕癱的改善都是需要時間的積累才看得到成果,而對需注射胰島素的胃輕癱病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低血糖的發生、並可以將食物的消化速度及藥效的揮發兩相配合。一般來說,對使用常規人體胰島素做為餐前注射的人,其醫師可能會建議不要在施打後40~45分鐘(即藥效開始作用的時點)才用餐、而要在注射後就立即進食;若這樣仍無法對治腸胃消化的緩慢速度,則可能會再將注射時間往後調整至餐中、甚至是餐後再行施打。
  另一個對治胃輕癱的方法是將常規胰島素和NPH互混後注射(如4比1)以減緩藥效作用的時間,而其調配的方法可參閱單元16〖胰島素自我注射的基礎知識〗的說明;這兩種人體胰島素是唯二我們可以互相混合的藥劑,其它都是不可以混用的(見單元17〖各式胰島素重要資料〗《混合胰島素》小節)。若我們在多次小心地嘗試後找到了兩者最佳的混合比例,就可以依照單元17〖各式胰島素重要資料〗〈胰島素稀釋〉小節(稀釋液換成NPH即可)來預先備好藥劑使用。上述的這些操作方法,醫師及衛教師都應該說明清楚、並實際演練給病人看,以確保病人能夠正確地操作使用。
  人體胰島素互混的另外一個問題是餐後血糖校正的時間(血糖校正的方法可參閱單元19〖密集胰島素療程〗《如何估算速效胰島素類似物的劑量以快速矯正高血糖》小節)。若我們將NPH加至常規胰島素,其藥效作用完畢的時間就往往會超過預設的5個小時,而在三餐都有施打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將校正的時間拉長至12個小時(確保藥效結束),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在早上起床時做校正的工作;若病人只有晚餐時注射,則早、午餐前亦可做血糖的校正(等待5小時以上即可)。
  這裡有一個我們必須特別注意的事項,即:「除了校正血糖以外,我們不可以用速效胰島素類似物來作為胃輕癱病人的餐時用藥。」我們一定要謹記勿犯,否則就會有嚴重低血糖的可能;我們用餐時能用的就只有常規人體胰島素或與NPH兩相混合的藥劑而已。

  《迷走神經的其它治療方法》
  我們在單元15〖胰島素增敏劑、胰島素模擬劑及其它口服降血糖藥物〗《胰島素模擬劑》小節中曾提及硫辛酸(R-ALA)、月見草油(EPO)及生長素(biotin)的使用,而在一些美、德的研究指出這些藥物能夠在未控制血糖的情況下,就對足部的糖尿病神經病變有所療效,且更近期的研究也指出部分的迷走神經有因此癒合的情形。就我的了解,有相關研究與一些美國的自然療法及歐洲的醫師是使用高劑量的硫辛酸(25,000mg)來進行多次的靜脈注射;但我目前仍是以服用大劑量的硫辛酸及月見草油(與生長素)為治療的方法。口服的問題在於其用量相當大,每日會需要服用到1,800mg、即18片以上的硫辛酸(表15-1)及其它的藥物與補充品,而這會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在患者可以負擔的前提下,我會開立這些處方以期加速病人迷走神經的癒合,但同時也會告訴我的病人不要把這些營養補充品視為神藥、以為吃了之後就會有奇蹟發生,而仍要確實地將血糖控制好才是正途。
  表15-1: https://flic.kr/p/2qxit2F
  在單元02〖體檢報告:疾病及其風險的評估標準〗中提到的甲減(甲狀腺功能減退)也會造成神經上的病變,因此有胃輕癱的糖尿病患可以做甲狀腺功能的檢測並加以治療,如此也可能會對腸胃消化的問題有所改善。

  《積極治療胃輕癱》
  食物消化對血糖控制有著極其巨大的影響,我們務必要小心以對,且若無相關的症狀,我們可透過R-R間期檢查來找出問題、並以本單元提到的各式治療方法來加以對治。只要我們找到愈多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其效果就可能會愈好。
  本單元提到的各種治療方法中有一個例外,即「不可同時使用多潘立酮domperidone及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這2種藥物」,原因為它們都是通過相同的生理機制在發揮藥效,若同時使用就可能會造成嚴重副作用的風險。
  讀者可請醫師閱讀本單元的内容、並請其協助血糖的良好控制與正常化。

2025年3月11日 星期二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2-5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2-5
  以下是從《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4th edition)選擇性地翻譯我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或部分篇章;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如果有興趣且可以進行英文閱讀的讀者請務必找來看看,相信會對疾病治療有極大的幫助。
  This post is selected 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 4th edition. I just choose paragraphs and partial chapters, which attract me, as materials for personal translation exercises. If there is anyone who'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endocrine disorder, please go get this book;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 it would greatly aid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林詠盛(Louis)譯, louisophie@gmail.com
https://withinretreat.blogspot.com
https://louisophie.wordpress.com
https://x.com/louisophie_/
https://github.com/louisophie/withinretreat
#糖尿病治療,#飲食科學,#糖尿病,#中文翻譯,#diabetes,#dietary,#translation,#RichardKBernstein
———————————————————————————

  單元22〖胃輕癱〗

  《胃輕癱的治療與控制》
  〈促進胃排空的鍛鍊〉
  麻痹的胃(迷走神經失去功能)就像是一只鬆垮的袋子,其内部的肌肉都無法再作節律性的擠壓來消化食物了;因此若我們可以透過有節奏地壓縮胃部來模擬其機能,就可以加快消化的速度,就如同快步走會對緩解腹脹有所幫助一樣。我因此強烈建議在餐後(特別是晚餐)立即快步走1個小時。
  我的一位因中度胃輕癱而造成血糖不穩定的病人用瑜伽運動成功改善了此問題,方法是在餐後立即以規律的節奏儘可能地收腹、然後再完全推出,並且重複愈多次愈好;一旦持續鍛鍊(如數周或數月以上)我們的腹部肌肉就會愈有力(如可以一次做到幾百次的程度)。我們的目標是在4分鐘内可以做到100次以上的收腹推出,而這樣的辛苦練習對血糖的改善是非常有價值的。
  我的另一位病人則是做一項我叫作「背部彎曲」的運動:我們可以坐著或站著,然候儘可能身體向後彎曲、接著再朝前彎下約相冋的角度,並重複愈多次愈好。
  以上這些運動可能聽起來過於簡單、甚至會給人犯傻的感覺,但它們確實對一些人病情的改善有極大的助益。

  〈嚼食口香糖的巨大療效〉
  咀嚼的動作可以讓我們產生含有消化酶的唾液、且能刺激胃部肌肉的活動以促進幽門的放鬆,因此餐後至少咀嚼一小時的口香糖是個相當不錯的療法;但我們要小心口香糖含有的糖分(「無糖」口香糖每片含有1克的木糖醇),量少對血糖並無妨,但不可一片接一片地咀嚼過量。

  〈飲食計劃下的食物加工〉
  對一些人來說在本書的飲食規劃下再對食物進行處理或調整,會比使用藥物在治療上更加地有效(但我的許多病患其接受度都不高);底下我把在飲食調整上從最方便到最不便的治療方法分成6個階段:
  1.用餐時至少喝兩杯8盎司(約226克)的無糖且無咖啡因的液體,並慢慢且徹底地咀嚼食物。
  2.減少或消除膳食纖維,或先將含纖維的食物在攪拌機中處理至幾乎呈液態再食用。
  3.不吃未磨碎的牛肉、小牛肉、豬肉、家禽以及貝類。
  4.減少晚餐的蛋白質。
  5.每天吃四頓以上較小的餐點、而非三頓大餐。
  6.吃半流質或流質的食物。

  胃輕癱下可溶及不可溶的纖維都可能在狹窄的幽門瓣膜處形成堵塞(圖22-1),因此我們要以搗碎的熟蔬菜來替代沙拉、並應避免使用含有車前子的高纖維瀉藥(如Metamucil)、且也不可吃麥麩餅乾作為早餐(可以奶酪泡芙代之);但酪梨、美國南瓜、西葫蘆或南瓜泥(可用甜菊糖或肉桂調味)則是可以食用的。
  圖22-1:https://flic.kr/p/2qQbkM1
  在美國晚餐常是量最大的一餐,而在吃下大量肉類的同時,對許多的胃輕癱患者其血糖就會更加地難以控制。我建議將晚餐的動物蛋白質限制在2盎司(約57克)以下,並以魚、絞肉、起司或雞蛋為主;其它如早、午餐則增加晚餐減少蛋白質的量,並同時補充對應的藥物使用劑量,且睡前的藥物用量要適當減少以防止低血糖的發生。我有許多的病人在嘗試後因成效良好,因此願意無限期地維持這樣的飲食方式。
  有的人會發現到,若轉移晚餐蛋白質的攝取量至其它餐時,其增加的餐後血糖會變得不可預測;對此我建議一天可吃4頓以上的小餐來取代3頓大餐、並將每餐的間隔拉到約4小時以上,以使食物的消化及胰島素增敏劑藥效能夠不會與下一餐有所重疊。但這對施打胰島素的人就行不通,原因是注射後我們需等5小時以上才能進行血糖的校正。
  酒精、咖啡因、薄荷和巧克力都會減慢胃排空的速度,因此有中至重度的胃輕癱時應避免食用這些東西(晚餐更需小心)。

  〈半流質或流質食物〉
  這樣的飲食可以算是治療胃輕癱及血糖正常化的最後手段,原因是這樣事前對食物的處理和限制會剝奪我們飲食大部分的樂趣;但在血糖的逐步改善及腸胃消化的正常(就像我一樣),這樣的飲食限制就可以不用再繼續了。底下是我們可以採取的方法:

  ●嬰兒食品:我們需要的是低碳水化合物蔬菜、幾乎零碳水化合物的肉類、雞肉和蛋黃的製品(務必要確認營養成分標示及自身的蛋白質需求量)。對胃輕癱嚴重且需注射胰島素的人,即使是吃這類的食物,也可能會有消化過慢及低血糖的情形;在本單元的後面我們會提到處理這種問題的方法。
  表22-1是美國一些常見嬰兒食品的簡要列表,我們可以將它們納入單元10及單元11的飲食計劃中;但我們要注意碳水的攝取量,因為即使是對有胃輕癱的人,重要的「小劑量法則」仍然適用。
  表22-1:https://flic.kr/p/2qRkywk

  ●無調味全脂優格:我們一定要找「無調味全脂」且無糖及無水果的產品,若為「低脂」則其碳水含量往往會比全脂還要多。(譯注:台灣所售的原味無糖優格其含糖量都相當高,因此不建議食用。)

  ●全脂里科塔奶酪(whole-milk ricotta cheese):雖不如優格那麼液態,但仍比一般的固體食物要好消化得多,有需求時也可和水及奶油一起用果汁機拌勻後再食用;若覺味道平淡可加入肉桂或甜菊糖調味。其每8盎司(約227克)有約8克的碳水。

  ●流質餐:若上述的半流質餐作用有限時,我們最後的方法是食用高蛋白及低碳水的全流質餐;一般它們可在健康食品店購得、並常被健美選手所使用。為確保可以攝取到所有的必需氨基酸,可選擇由蛋清或乳清蛋白製成、而非大豆蛋白的產品,且如此還能避開攝取到類似雌激素之甾醇的風險;另外我們也要小心蛋白質飲品内可能含有的有毒物質及其濃度。

  〈其它的治療方法〉
  我的一位病人利用連接至四肢穴位的小電流來改善了胃輕癱與神經痛的問題,治療為每天進行45分鐘、約2個月後可開始看到療效(包括了受損神經加速癒合的可能);這項療法費用約為5000美元,且不得在身體裝置胰島素幫浦及連續血糖機的附近使用、對身上有植入電子設備的人也不適用此方法。
  另一項所費不貲的療法是胃部電刺激,方法是在皮膚内植入和胃壁肌肉層接觸的2個電極、並用連接的小型儀器(可放在腰帶或口袋中)加以控制;一般設定是在每餐後開啓以刺激胃部的肌肉。
  若需其它更多有關胃輕癱的資訊,可至美國胃輕癱患者協會(Gastroparesis Patient Association for Cures and Treatments)網站www.g-pact.org查尋。

2025年3月9日 星期日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2-4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2-4
  以下是從《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4th edition)選擇性地翻譯我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或部分篇章;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如果有興趣且可以進行英文閱讀的讀者請務必找來看看,相信會對疾病治療有極大的幫助。
  This post is selected 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 4th edition. I just choose paragraphs and partial chapters, which attract me, as materials for personal translation exercises. If there is anyone who'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endocrine disorder, please go get this book;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 it would greatly aid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林詠盛(Louis)譯, louisophie@gmail.com
https://withinretreat.blogspot.com
https://louisophie.wordpress.com
https://x.com/louisophie_/
https://github.com/louisophie/withinretreat
#糖尿病治療,#飲食科學,#糖尿病,#中文翻譯,#diabetes,#dietary,#translation,#RichardKBernstein
———————————————————————————

  單元22〖胃輕癱〗

  《胃輕癱的治療與控制》
  〈促進胃排空的藥物〉
  ●紅黴素乙基琥珀酸酯(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這是常年來一直用於治療感染的抗生素,化學成分類似能夠刺激胃部肌肉活動的荷爾蒙胃動素Motilin。對迷走神經受損及自主神經病變的人,胃動素的分泌會減少;1989年時美國胃腸病學會提出了三篇論文,指出此藥物可以促進胃輕癱患者的消化能力。我會開立該藥物的懸浮液給病人,要求他在餐前喝完水或其他的液體後服用(對沒有胃輕癱的人,若沒有先喝一些東西再用藥,可能會引起噁心);首先我會從一茶匙400毫克開始,視情況再增加劑量。另外由於每茶匙的懸浮液含有3.5克的蔗糖,因此在使用時有必要稍微增加餐前的胰島素劑量。此藥物冷藏時可保存35天、室溫則為14天,否則味道會變質;目前為止我沒有觀察到任何的副作用。
  我對使用該藥的病人堅持每天要吃一粒益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Florastor,至少在服藥前或後的2小時服用)以恢復腸道中可能被破壞的細菌;另外1週服用1錠150mg的氟康唑片(fluconazole tablet)也會對抑制胃腸道或陰道真菌的生長有所幫助。
  儘管有相關的研究報告,但我並沒有發現到紅黴素乙基琥珀酸酯對胃輕癱有什麼特別的療效;相對地我的一些有輕度胃輕癱的病人,在餐前飲用加入幾滴薄荷精的開水,就能夠緩解腸胃延遲消化的問題。

  ●甜菜鹼鹽酸鹽與胃蛋白酶(Betaine hydrochloride with pepsin):此為一強效的組合,可以通過增加胃酸和有力的消化酶來預先消化胃中的食物,因此就會使其更容易通過胃輕癱狹窄的幽門瓣膜;但由於其為酸性,因此患有胃炎、食道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的人不應使用。此產品可在大多數的健康食品店買到,一開始可先在餐中使用1錠,若沒有感到灼燒感,則再於隨後用餐的時間均勻分配2~3錠或更多的劑量;另外我們需注意到千萬不可咀嚼或在空腹時服用。甜菜鹼鹽酸鹽和西沙必利的作用機制不同、前者並不會刺激迷走神經,因此對嚴重胃輕癱的病人也有相當的療效。

  ●一氧化氮激動劑(Nitric oxide agonists):它可以放鬆冠狀動脈壁中的平滑肌,因此目前被用來緩解心臟病患的心絞痛;但我已透過試驗證實了它對胃部幽門的平滑肌也有舒緩的作用。我採取的方法是使用二硝酸異山梨醇(Isosorbide dinitrate)並用杏仁油(如此可以將幽門瓣膜給包覆起來)配合香料製作成懸浮液給病人服用(濃度為1mg/ml),其效果不只相當卓著、且幾乎對所有的患者都有療效;雖然它的效果比上述的藥物都要好,但對胃輕癱較嚴重的病人則只有部份的改善空間。我觀察到的副作用是約有10%的病人會出現頭痛(但使用幾天後會消失),因此我會先開立小劑量的處方、之後再逐步地增加用量。
  該處方可由配藥師(compounding chemist)加以備製;開始時我會要求病人在晚餐前30~60分鐘服用半茶匙(約2.5ml)1週,然候再增加劑量至1茶匙(5ml);若睡前和早起的血糖仍不穩定,則1週後我會再增加至2茶匙、並視後續的血糖狀況。我設定的最大劑量為3茶匙,若仍無效我就會停止治療(但完全無效的情況很少見),且由於該藥不可以每日多次使用(否則會迅速失效),因此我只會在晚餐時要求服用。
  異山梨醇在使用前必須劇烈搖晃液體;另外若病人有心臟病,除非其心臟科醫師同意,否則就不可用它來治療胃輕癱。
  通常在使用幾周到幾個月後異山梨醇就會開始失去藥效,這時我會改換硝酸甘油皮膚貼片(化學結構上相類似)並以皮膚吸收的方式來接替使用,其藥效分為0.1、0.2、0.4或0.8mg,並可憑處方在藥局購買取得。其貼片的使用點為胃部幽門的皮膚垂直處,大致是在腹部中線的肚臍上方、或是在最低肋骨中間下方的1/2英寸(37mm)處,其形狀為倒V形。其使用方法為早起時貼上、並於晚上睡覺時取下,並從0.1mg開始、再視身體反應每週增加貼片的使用面積。硝酸甘油貼片和異山梨醇一樣,若有心臟病且心臟科醫師不同意,則不可使用之。
  可樂定(Clonidine)黏性皮膚貼片是另一項替代品,為一藥效強大的平滑肌鬆弛劑、並可用於降低血壓(為處方藥),但可能會有嗜睡的副作用。使用時以最小的尺吋(1mg)貼1週開始、視需要第2週再增加為2mg、第3週為3mg並以此類推;貼片效果約可持續1週,但我們要在晚上睡覺前取下、第二天早上再貼回(若粘性不足可用透氣膠帶固定)。若引起疲勞感,則可減少使用劑量或停止使用。可樂定一樣會有藥效失卻的問題,我們可以停止使用幾個月後再重新貼上;另有的人會發現貼片在3~4天後就無效,則可中途更換新品。
  我們之所以不全天使用、而是採夜間取下的方式,目的就是要延緩人體對其產生藥物耐受性的時間(但仍無法避免其發生),因此我會建議病人交替使用這2種皮膚貼片,即1週使用可樂定、接下來1週使用硝酸甘油來進行治療。

  ●Zofran(即Ondansetron昂丹司瓊):它多年來一直用於預防癌症化療藥物常引起的噁心;我爲許多患者開過這種藥,且到目前爲止還沒有看過任何不良的反應。它可使食物向下運送(而非往上)而使噁心感獲得減輕。品牌藥Zofran已因為一些亳無道理的原因已不在美國販售,但學名藥Ondansetron仍可透過配藥師以膠囊或口服崩解片(oral disintegrating tablet)的形式取得(原產品是以4mg及8mg的藥錠出售,但因各式奇怪的法律限制在美國只有5mg和10mg的膠囊)。我會開立5mg讓病人在餐前30分鐘服用、有需要時會增加至10mg(最大日劑量為25mg);我認為Ondansetron對輕至中度的胃輕癱效果適中(至少藥效比起紅黴素或平滑肌鬆弛劑要更好些)。

2025年3月8日 星期六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2-3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2-3
  以下是從《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4th edition)選擇性地翻譯我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或部分篇章;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如果有興趣且可以進行英文閱讀的讀者請務必找來看看,相信會對疾病治療有極大的幫助。
  This post is selected 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 4th edition. I just choose paragraphs and partial chapters, which attract me, as materials for personal translation exercises. If there is anyone who'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endocrine disorder, please go get this book;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 it would greatly aid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林詠盛(Louis)譯, louisophie@gmail.com
https://withinretreat.blogspot.com
https://louisophie.wordpress.com
https://x.com/louisophie_/
https://github.com/louisophie/withinretreat
#糖尿病治療,#飲食科學,#糖尿病,#中文翻譯,#diabetes,#dietary,#translation,#RichardKBernstein
———————————————————————————

  單元22〖胃輕癱〗

  《胃輕癱的治療與控制》
  治療胃輕癱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長期保持正常的血糖值。以我見過幾個症狀較輕微的病例,他們在約1年的治療下使血糖得以維持平穩正常,其R-R間期檢查就因此而恢復正常或是得到改善。就我自己為例,我在近二十歲時就一直有嚴重的每日打嗝和胸部灼燒感,最後是在我開始自我治療、使血糖正常化後的13年,我的這些嚴重胃輕癱症狀才漸漸減輕、R-R間期檢查的數據也才呈現正常。我們若要治療好胃輕癱,往往不是一蹴可及的事,而是要數月或數年的長時間努力才能看到成果,而血糖的正常穩定化是其最重要的根本前題。另外迷走神經功能的改善可以修復許多的併發症,如我的許多男性患者其勃起能力就因此有所恢復,而不單單只有胃輕癱這一項而已。
  一旦確定了胃輕癱就是造成夜間高血糖及血糖數值不穩定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嘗試控制、並將其對血糖的影響盡可能地最小化;但治療方法並不能只依靠胰島素劑量的調整(因為血糖往往會過高或過低而造成危險),而是要試著改善腸胃消化與排空的能力。
  我們基本上有4種治療方法:首先是使用藥物、第2是在餐中及餐後進行特殊的運動或按摩、第3是利用原有食物進行飲食計劃的修改、第4是攝取半流質或流質的食物。
  通常只使用單一個方法並無法完全將血糖正常化,因此我們會同時運用、並根據個人的偏好和需求進行調整,並在血糖逐漸穩定正常時相應地調整胰島素的用量。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根據以下症狀的改善程度來決定治療的方法與調整:
  ●身體的不適如少吃即飽、噁心、胃食道逆流、腹脹、胃灼熱、打嗝和便祕等有所減少或消除。
  ●餐後隨機的低血糖情形消失。
  ●不定時的空腹高血糖消失;這是胃輕癱常有的問題。
  ●血糖的正常與穩定。

  我們一定要銘記在心的是,即使是在沒有胃輕癱的情形下,如果我們仍舊照著傳統的飲食(即高碳水餐點)與藥物以謀求控制血糖,則想要有以上最後3項的改善是不可能的。

  〈促進胃排空的藥物〉
  除了數月或數年的長期正常且穩定的血糖,基本上不存在治癒胃輕癱的藥物;但若病情仍屬輕中度時,在餐前使用適當的藥物,可以幫助我們加速餐後胃排空的時間、並同時改善餐後的血糖值。
  當胃輕癱非常輕微時,我們可能只需在晚餐前服藥,原因是身體對晚餐消化的能力似乎要比其它時候更加衰弱(其背後真正的生理因素仍尚未釐清;可能是由於多數人在晚餐後都不太活動、或是晚餐通常是一天中最大的一餐等等),且對非糖尿病人亦同。
  改善胃輕癱的藥物大致是以液體或藥錠為主;但使用後者需小心,因藥錠在麻痹的胃中溶解所需時間可能會很長(數小時不等)、藥效往往因此無法即時作用,而對此我會開立咀嚼片(或直接開立液體)的藥物,讓病人在咀嚼後再呑入以使藥效順利發揮。
  下面所述除了木瓜酶(Super Papaya Enzyme Plus)和胃蛋白酶的甜菜鹼鹽酸鹽(betaine hydrochloride)外,其它都是處方藥。

  ●西沙必利懸浮液(Cisapride suspension,商品名Propulsid,Janssen Pharmaceutica(譯注:現為Johnson & Johnson)):它會刺激迷走神經以促進胃排空。對成人我通常在餐前15~30分鐘開立1湯匙(25mg)的劑量;許多人可能會需要2湯匙才能達到最大效果,但劑量過多對病情改善沒有太大的幫助。藥商針對胃食道逆流的用量僅有20mg而已,如要治療胃輕癱其用量會需要再更多,且包裝說明要求睡前服用,但這對改善胃輕癱是沒有作用的。一般來說西沙必利並無法完全恢復胃排空的能力,因此在血糖仍不平穩時,我們可能會再添加其他的藥物或治療方法一起進行。
  西沙必利會對一些在肝臟生成的酶(功能為將血液中的藥物給代謝掉)產生抑制或競爭的作用,因此醫師在開立處方前應對病人正在服用的藥物事先作好審查的工作(特別是抗抑鬱藥、抗生素、他汀類藥物和抗真菌藥物)。另外刺激迷走神經會造成心率減慢(但有胃輕癱的糖尿病患者通常心率過快(每分鐘超過80次),所以通常不會有問題),但對有心臟傳導缺陷、心率異常減慢的人,服用西沙必利就有導致死亡的風險(因有一些醫師長期忽視藥物包裝說明上的明確警告,他們在開立處立後造成了數個死亡的案例)。有鑑於此,西沙必利已退出了許多國家的藥物市場,但在美國只要由胃腸病學家開立處方、並經該醫院的研究審查委員會批准使用,病人就可以用「研究藥物」的名義免費取得該藥品。……。由於西沙必利是透過刺激迷走神經來達到藥效,因此若迷走神經已幾乎死亡時(R-R間期檢查的心率變異小於13%)則服用會無效。

  ●木瓜酶(Super Papaya Enzyme Plus):它通常以咀嚼錠的形式在健康食品店販售,内含各式的酶(木瓜蛋白酶、澱粉酶、蛋白酶、菠蘿蛋白酶、脂肪酶和纖維素酶)可在胃中協助消化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纖維;我的許多病人在服用後都有快速緩解胃輕癱造成症狀(如腹脹和打嗝)的效用,且還有人的血糖因此而更加地穩定。……。我們可在餐前至餐後的任一時間咀嚼3~5片;有些產品會含有少量的山梨醇或類似的甜味劑,但若攝入不超過該量,則對血糖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多潘立酮(商品名Motilium,Janssen Pharmaceutica):……。因非液體形式,故我會要求病人在餐前1小時咀嚼2片(共20mg)並喝8盎司(約225克)的水或無糖汽水呑服;2片是我的最大劑量,否則可能會造成男性的性功能障礙或女性停經(若有此副作用在停藥後會恢復正常)。由於它的作用機制與前面的產品不同,因此和其他藥品一起使用會有藥效累加的效果。……。

  ●甲氧氯普胺糖漿(metoclopramide syrup):這可能是效果最強的胃排空刺激藥物。它的工作原理與多潘立酮類似,都會抑制胃中的多巴胺發揮作用;另外它很容易進入大腦,所以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副作用,如嗜睡、抑鬱、激動和類似帕金森氏症的神經問題(可能在一些個體中立即出現、也可能在連續使用數月後才浮現而出),且因爲治療胃輕癱通常需要足夠高的劑量才能產生效果,副作用風險就會跟著提高。我很少使用此藥物,並會將劑量限制在餐前30分鐘不超過2茶匙。
  若使用甲氧氯普胺則應該隨時準備其副作用的解毒劑:苯海拉明酏劑(diphenhydramine elixir)或其無糖糖漿(如商品名Benadryl),劑量約兩湯匙即可。但要了解的是:「如果副作用嚴重到需要使用解毒劑,則要立即且永久停止使用甲氧氯普胺。」
  有報告指出,有2名患者因連續使用甲氧氯普胺超過三個月後即立刻停藥,結果出現了精神行爲的異常;因此醫師在連續使用2個月後欲停藥時,應以逐漸減少劑量為之。

2025年3月6日 星期四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2-2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2-2
  以下是從《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4th edition)選擇性地翻譯我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或部分篇章;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如果有興趣且可以進行英文閱讀的讀者請務必找來看看,相信會對疾病治療有極大的幫助。
  This post is selected 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 4th edition. I just choose paragraphs and partial chapters, which attract me, as materials for personal translation exercises. If there is anyone who'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endocrine disorder, please go get this book;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 it would greatly aid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林詠盛(Louis)譯, louisophie@gmail.com
https://withinretreat.blogspot.com
https://louisophie.wordpress.com
https://x.com/louisophie_/
https://github.com/louisophie/withinretreat
#糖尿病治療,#飲食科學,#糖尿病,#中文翻譯,#diabetes,#dietary,#translation,#RichardKBernstein
———————————————————————————

  單元22〖胃輕癱〗

  《胃輕癱診斷》
  對我需要注射餐前胰島素的新病人,我會先做胃輕癱的檢測來確定他是否有消化方面的問題(即R-R間期檢查;見單元02〖體檢報告:疾病及其風險的評估標準〗〈R-R間期檢查,R-R interval study〉小節);若醫師沒有相關的知識或能力可以執行,則可依上述所提的症狀及血糖記錄來判定。R-R間期檢查基本上是測量迷走神經調節心率的能力,但據我的經驗,若其出現異常、則腸胃消化相關的神經也同時會有損傷,患者的消化功能也因此會受到影響(原注:若吸、呼氣的心率變化為28%則可能有輕度的胃輕癱、20%約為中度、少於15%為嚴重)。

  〈診斷測試〉
  若情況嚴重需要做進一步的評估,其中較準確但複雜的檢測方法,是於醫學中心做昂貴的鉈放射掃描;流程是要先吃下含有少量放射性鉈的炒雞蛋,再用掃描儀測量食物消化過程的放射線變化。若放射量迅速下降,則消化功能可視為正常。
  另一種花費較低的是鋇漢堡檢測,即我們吃約100克的漢堡並喝下含有鋇的飲料,接著再每半小時拍攝一次X光片,而我們可從剩餘的鋇含量來評估病人消化的功能;一般來說在3小時内無放射量檢出則可視為正常。
  上述的檢測在理論上雖有用,但因胃輕癱的不可預測性,因此只做一次並無法做為病人消化功能的判定。我會建議病人還是要以R-R間期檢查做為標準、而不要依賴上述的2種檢測方法,原因是我們並不能用胃部消化的能力來判定迷走神經的受損狀況為何。

  〈胃輕癱可能有的血糖模式〉
  做醫學檢測往往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尤其是當測量結果有問題而要重複進行時,更是令人深感麻煩,更不用說還可能所費不貲(保險公司往往不會重複支付在短時間内做的相同檢測)。但我們可以透過定期測量且穩定血糖值,並以此數據來評估出是否有胃輕癱及其嚴重程度,而這才是最實際的評估與治療方法。
  下面是因胃輕癱而可能有的血糖模式;雖然這裡用「模式」來稱呼,但我們必須了解到其不可預測與隨機性,因為血糖值往往三天兩頭都會有所不同。這裡的1、2項是胃輕癱的明顯症狀,而第3項則需進一步的診斷:
  ●餐後1~3小時内出現低血糖(但並非所有餐後都會出現)。
  ●餐後5小時或更長的時間出現高血糖,且無其他明顯原因。
  ●若晚餐至少在睡前5小時就結束、但卻有早晨空腹血糖明顯偏高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若我們為了降低空腹血糖而增加睡前的藥物劑量(如長效胰島素或胰島素增敏劑),則會有其遠高於早起空腹所需的情形;但這樣額外增加劑量的作法並無法確保血糖的穩定,因為有可能在胃輕癱突然加劇時(不可預測性)而導致低血糖的發生。
  但我們可透過觀察血糖的變化及一個簡單的實驗,來確認是否真的有胃輕癱的問題:我們必須一天不吃晚餐(以及略過餐前的藥物),並在睡前量血糖與使用原本藥物的劑量(如長效胰島素或增敏劑);隨後早上起床時再量一次血糖。若發現血糖保持不變或是較低,則可能就有胃輕癱的問題。為了確認我們可在數天後再重複做1~2次同樣的實驗,若結果都相同,則有吃晚餐的隔日空腹高血糖基本上就是胃輕癱所造成。做此實驗時務必要小心低血糖發生,為安全起見可在半夜起來量血糖、並在過低時誰行校正。

  〈「假性胃輕癱」〉
  我的一些患者其症狀及血糖呈現出胃輕癱的症狀,但R-R間期檢查的結果卻是正常或狀況輕微,也就是說他們有腸胃消化的問題、但迷走神經卻是完好的現象;對此我做了內視鏡檢查來觀察胃及十二脂腸的情形,發現到他們有一些和糖尿病無關的消化狀況,包括了胃或十二指腸潰瘍、侵蝕性和萎縮性胃炎、腸胃易激綜合症、食道裂孔疝、乳糜瀉和其他如張力性或痙攣性的胃腸道疾病。它們都有其特定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食道裂孔疝會需要做外科手術(但不一定就能使消化正常),其它狀況則可以透過藥物或檢測來加以治療或改善,如我們可以進行壁細胞抗體、血清維生素B-12和鐵蛋白的血液測試來確認是否有自身免疫性胃炎、亦可測試血液的血清素水平以排除類癌腫瘤的情形。
  底下會提出各種治療胃輕癱的方法,雖無法確保對每個人都有助益,但仍非常值得一試;而治療胃輕癱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若有上述血糖模式問題的糖尿病患者,請務必要先做R-R間期檢查。

2025年3月5日 星期三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2-1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2-1
  以下是從《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4th edition)選擇性地翻譯我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或部分篇章;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如果有興趣且可以進行英文閱讀的讀者請務必找來看看,相信會對疾病治療有極大的幫助。
  This post is selected 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 4th edition. I just choose paragraphs and partial chapters, which attract me, as materials for personal translation exercises. If there is anyone who'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endocrine disorder, please go get this book;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 it would greatly aid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林詠盛(Louis)譯, louisophie@gmail.com
https://withinretreat.blogspot.com
https://louisophie.wordpress.com
https://x.com/louisophie_/
https://github.com/louisophie/withinretreat
#糖尿病治療,#飲食科學,#糖尿病,#中文翻譯,#diabetes,#dietary,#translation,#RichardKBernstein
———————————————————————————

  單元22〖胃輕癱〗
  在本書中我們已多次遇到了「延遲胃排空」和「胃輕癱」這兩個專有名詞,而正如單元02中所解釋的,長期的高血糖會損害神經的功能,因此對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其肌肉活動、酶生成及酸性物質的產生都可能會有所受損、進一步也會使得胃腸的消化功能受到影響。消化領域的權威Richard McCullum博士指出若糖尿病患者有其他形式的神經病變(如腳部乾燥、腳趾感覺減退、反射減弱等等),則其也會有延遲或異常消化的問題。
  消化緩慢可能伴有不愉快的症狀(但不多見),且往往只有在我們查看血糖記錄表(這比較常發生)或進行某些診斷測試時才能發現,且每個人的情況都不盡相同。有超過25年的時間,我本人也因此而遭受了許多不愉快的症狀,但在13年正常血糖的穩定維持下,這些症狀便逐漸地消失了;而這些身體不適(通常在餐後)包括了胸骨中部的灼燒感(即胃灼熱)、打嗝、只吃少量的飲食卻有飽足感、腹脹、噁心、嘔吐、便祕、便祕及腹瀉交替出現、肚臍上方的絞痛、以及口中有酸味等等的症狀。

  《胃輕癱的原因與影響》
  上述的症狀大多與延遲胃排空有關、且血糖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而我們就把這種因血糖問題而造成的延遲胃排空稱爲「糖尿病性胃輕癱」,其成因是迷走神經病變所導致。這條神經控制了身體許多的自主及調節的功能(如心率和消化),且出問題時對男性可能會導致陰莖勃起的困難。要了解胃輕癱的影響可參見圖22-1。
  圖22-1:https://flic.kr/p/2qQbkM1
  圖左邊展示了餐後正常胃的示意圖:食物通過幽門排入腸道中,且幽門瓣膜完全打開(放鬆),且下食道括約肌(LES)緊閉使胃內容物不會逆流;圖中未顯示的是正常胃壁研磨和攪拌的活動。
  圖右邊則是胃輕癱的示意圖:因正常的胃壁節律性運動消失,造户幽門瓣膜緊閉使得食物無法被排空(但會有一個約鉛筆尖大小的小開口,因此可能會有少量的液體流出)。當幽門瓣膜處於緊張痙攣的狀態時,有些人可能會感到肚臍上方有劇烈絞痛,且由於下食道括約肌處於放鬆的開放狀態,因此酸性胃內容物可能會逆流到食道(連接喉嚨和胃的管道)中,這就會導致胸腔中部(尤其是躺下時)有灼燒感;我自己就見過一些患者的牙齒被逆流而上的胃酸所侵蝕的情形。
  由於胃不容易排空,因此即使只有少量的飲食,我們也可能有吃飽的感覺;且在極端的情況下,幾頓飯下來可能就會一直積累並導致嚴重的腹脹。一般常見的情況下,我們並不容易意識到自己有胃輕癱的問題,而會感覺腸胃排空的速度可能只是稍微變慢而已,但並不會讓人感到有任何的差異,但這時血糖就已經開始會出現異常了;其它如吃下某些物質像三環類抗抑鬱藥、咖啡因、脂肪和酒精等等,也可能會進一步減慢胃排空和其他消化的過程。
  幾年前我收到了一位朋友的來信,他的糖尿病妻子(不是我的病人且後來也去世了)經常因嚴重低血糖而失去意識,其原因就是消化延遲所造成的;他在妻子的內視鏡檢查中觀察了她的胃和腸道,並把所看到的景象用文字向我描繪了出來:
  「我通過內視鏡才真正了解到什麼是你所講的糖尿病性胃輕癱,尤其是看到我太太的十二指腸內部,我才知道她長達33年的糖尿病對內臟器官所形成的災難性後果:裡頭幾乎沒有任何可以將食物從胃中排出去的肌肉;它看起來像是個非常鬆弛的光滑側管、而不是一個有肌肉脊環繞的通道。就這麼一個影像解釋了許多難以用言語文字表達的東西。糖尿病性神經病變不僅會造成人體姿勢的無法平衝、失明和其他各種可從外觀看到的症狀,它還破壞了我們人體整個内在的生理系統。我想這一點你是非常清楚的,但我仍在了解學習中。」

  《胃輕癱如何影響血糖》
  現在假設有一位幾乎沒有第一階段胰島素分泌能力(見圖1-2)、且須在餐前注射胰島素或服用刺激胰臓分泌胰島素藥物(如硫醯基尿素類)的病人,若其因故在用藥後沒有用餐,就會發生嚴重低血糖的危險;而胃輕癱就和跳過一餐不吃一樣有著相同的後果,且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其有著高度的「不可預測性」,即我們無法確切得知胃排空食物的速度:如果幽門瓣膜沒有痙攣,則胃可能在幾分鐘內將部分的食物排空、並可在3小時內完全清空内部;但當瓣膜緊閉時,我們的胃就有可能會連續好幾天都無法將食物排空。因此對餐前用藥的人,在進食後的1~2小時其血糖就會急劇地下降、並在胃將食物排出時(可能在進食的12小時後)其血糖就會突然地高升。就是因為胃輕癱這種高度的不可預測性,對有注射胰島素(我們會在常規人體胰島素中加入NPH來延長藥效)或是使用我不推薦的硫醯基尿素類藥物的人,其血糖的穩定控制就會變得相當地困難。
  圖1-2:https://flic.kr/p/2oRAx4F
  但對於大多數的第2型病患,即使是有一定程度的胃輕癱症狀,他們也不太會有嚴重的血糖控制問題,原因是他們仍然可以分泌一部份的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的胰島素、並在低碳水的飲食治療下有著正常的血糖值。一般而言,在胃沒有排空、食物尚未進内小腸前,人體只會分泌基礎所需的胰島素;若有輕微的胃輕癱則胃會持續排空但速度會減緩,但對第2型的病人,因其本身仍能分泌胰島素(這也是我不推薦使用硫醯基尿素類口服藥的原因,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會導致嚴重的低血糖)故血糖尚可維持正常。即使是在幽門瓣膜放鬆、食物突然被排空、血糖因此而迅速上升的情況下,病人自有分泌的胰島素仍會慢慢地將血糖給降下來(前提是飲食内容有照著治療規劃進行)。因此對一些有胃輕癱問題的人,即使睡前的血糖是正常或是偏低的,因為晚餐的消化速度過慢,其在早上起床時就會有高血糖的情形發生。
  對沒有使用胰島素或是硫醯基尿素類口服藥的人,就算有胃輕癱方面的問題,其也不會有低血糖的風險存在;因此對有使用這些藥物的人,其劑量必須限定在只足夠穩定空腹的血糖即可。但傳統的治療卻是大劑量地使用這些藥物,以期同時處理空腹及進食的血糖升降平穩,於是對有胃輕癱問題的人就會有餐後發生低血糖的危險。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1-3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1-3
  以下是從《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4th edition)選擇性地翻譯我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或部分篇章;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如果有興趣且可以進行英文閱讀的讀者請務必找來看看,相信會對疾病治療有極大的幫助。
  This post is selected 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 4th edition. I just choose paragraphs and partial chapters, which attract me, as materials for personal translation exercises. If there is anyone who'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endocrine disorder, please go get this book;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 it would greatly aid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林詠盛(Louis)譯, louisophie@gmail.com
https://withinretreat.blogspot.com
https://louisophie.wordpress.com
https://x.com/louisophie_/
https://github.com/louisophie/withinretreat
#糖尿病治療,#飲食科學,#糖尿病,#中文翻譯,#diabetes,#dietary,#translation,#RichardKBernstein
———————————————————————————

  單元21〖有效處理脫水、脫水疾病及感染問題〗

  《嘔吐、噁心與腹瀉》

  〈腹瀉〉
  當我們有腹瀉並同時有血便或發燒的症狀時,則一定要立即就醫;這裡有3個重要的問題需要馬上加以處理,即:血糖控制、控制腹瀉以防止進一步的水和電解質流失、以及液體和電解質的補充。
  穩定血糖的做法與嘔吐相同(見上文);液體和電解質的補充也和嘔吐一樣,只是每250ml(1/4加侖)的電解質補充液中應加入一平茶匙的碳酸氫鈉(小蘇打);腹瀉時應停止進食,並由醫師開立緩解的藥物如Pepto-Bismol(次水楊酸鉍,用途在處理由細菌引起的腹瀉症狀,如「旅行者腹瀉」即是)或抗生素(如環丙沙星或四環素)等。
  就我自己的行醫經驗,止瀉藥Lomotil(地芬諾酯與阿托品硫酸鹽)通常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療效;它是處方藥,但建議讀者事先請醫師開立並留存數瓶備用(有液體和藥片2種形式;非專利藥較便宜、藥效也相當好)。我們可在包裝說明書上查看其用法與劑量,若腹瀉持續時則每小時劑量須加倍至情況緩解為止、並持續每3小時服用至醫師建議停藥為止(腹瀉停止後可從液體形式換到藥劑來服用會較方便且便宜;一片2.5毫克的藥片相當於1茶匙或滿滴管的液體)。但我們要小心不要服用過量,因為腸道雖可因此而達到乾燥的目的,但我們的喉部、口腔、鼻子和眼睛也會變得過乾而缺乏水分。止瀉藥Lomotil雖然會有睏倦的副作用,但我認為它的止瀉效果是相當有效且神奇的;若讀者所在的國家沒有Lomotil或其替代物,則可服用可待因來治療;1錠30mg的可待因約等於10錠的Lomotil。
  這裡再回到本小節的開頭,即腹瀉又同時伴有發燒或血便時,這很有可能是因為我們的腸道内有有毒物質,因此請不要使用Lomotil或可待因、而要立即就醫接受治療。

  《發燒》
  我想讀者一定有聽過「發燒時要多喝水」的忠告,這是因爲發燒會導致皮膚通過出汗而流失大量的水分;不過其總量很難加以估計的,因此醫師大致認為病人每天需要比平時多飲用250~500ml的水分。一般來說輕微的發燒是對人體有益的(可消滅病毒或細菌)、且大量的睡眠也有助於人體復原;但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時間過長的昏睡會影響我們量測血糖、胰島素施打及補充水分的例行公事。若我們身邊沒有人可以協助,則可根據醫師指示使用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Tylenol)或布洛芬(ibuprofen,如Advil或Motrin)來幫助退燒;但我們要注意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會導致尿酮,因此用藥期間就不要做尿液酮體的檢測。另外服用過量的阿司匹林或NSAIDs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低血糖,因此需特別小心謹慎
  重要提醒:「兒童發燒時千萬不可使用阿司匹林或NSAIDs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ibuprofen等),因其會有瑞氏綜合症的風險。」
  另一件重要事項是:「因NSAIDs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可能會和治療脫水的藥物作用造成腎衰竭,因此脫水時盡可能不要使用該藥物,且腎功能受損的病人亦同。」
  對乙酰氨基酚不可過量服用(成人每天3250毫克)否則可能會有高度的毒性。
  當發燒時,我們的血糖控制和液體補充的方法和處理嘔吐時大致都相同,只是因流汗時電解質流失不多,因此並不用在飲水中加鹽;另外想吃東西時,只要餐前施打對應劑量的胰島素或口服降血糖藥,就可照常飲食。

  《其它脫水相關疾病的建議》
  脫水問題就和低血糖一樣,都對糖尿病患者有相當的生命危險,因此若讀者有此疾病,不妨和同住的人一起閱讀本單元,並把所需的急救物資放在明顯可及的地方以備不時之需。另外我們若有發燒、腹瀉或嘔吐的跡象時,要在第一時間就和醫療院所聯繫,否則當病情加重後才就醫,就會使得治療更加地困難。
  我們在未進食的情況下通常都會有尿酮的存在(數值約為中間;但在測量時務必先告知醫師在過去24小時内是否有服用阿司匹林),但這並沒有問題,只有在尿酮數值為高、且血糖超過180mg/dl以上時,才會有酮酸中毒的可能;另外我們也要隨時告知醫療院所自己最近一次的血糖數值為何。

  《非脫水性感染》
  大多數的感染如從腳趾、扁桃體再到心瓣感染等等,都會導致血糖升高,但大部份都會有相應的症狀,如尿路感染在排尿時會有燒灼感、支氣管炎則會有咳嗽等情形;我們應在身體出現異樣時立即就醫加以治療,並提早注意血糖值以免β細胞受到高血糖的損害。我的一位朋友因尿道感染而造成血糖過高,但他因太晚才就診導致其第2型糖尿病變成了第1型、從無需打針變成1天要注射5次的胰島素;因此在出現病症時要立即就診,除了治療會較容易外、對血糖的控制也會比較穩定有效。另外隱匿或隱藏性的感染其病症並不明顯,除非我們有注意到血糖異常地升高、並即時和醫療院所聯繫才較可能診斷出來。
  目前所知最常見的隱匿性感染是口腔牙齒方面的感染,包括了根管、牙齦與頜骨等部分,且有長期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常有此類感染疾病,而這些感染又會反過來造成高血糖與嚴重的胰島素阻抗。
  若我的病人來電詢問血糖突然升高(但無明顯感染症狀)該怎麼辦,我會問他是不是有重複使用空針導致胰島素變質(見單元16〖胰島素自我注射的基礎知識〗《抛棄式胰島素空針的重複使用》小節);若沒有的話,我會要求他立即找牙醫師檢查是否有口腔感染的問題。這樣積極的態度對一位有受過良好教育的醫療消費者是相當重要的,如此亦對糖尿病的治療有極大的助益;在我轉介的病人中,只要新的牙醫師有做這些檢測,他們都會發現到感染相關的疾病(發現問題後,醫師可能會再把病人轉介至牙髓病醫師或牙周病醫師加以治療)。口腔感染不僅會導致血糖升高,而且現在有相當多的證據表明,血液中各式的口腔細菌非常有可能加重心臟疾病的發生。
  在治療口腔感染後,血糖仍會持續升高數個月的時間;因此在治療後發現血糖仍居高不下時,就可能要即時開立抗生素使用至血糖恢復正常為止;有許多人在治療後使用抗生素長達1年的時間才有效地防止血糖上升,其原因是牙齦或牙齒的感染經常會擴散至相鄰之頜骨、進而導致骨髓炎並使得血糖無法恢復正常。若使用口服抗生素時可在前或後2個小時服用益生菌以補充我們的胃腸道細菌(原注:我目前最喜愛之益生菌種類是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
  爲幫助預防口腔感染,比較好的作法是每3個月清潔1次牙结石及牙菌斑(可找牙周病醫師就診),且每日至少應刷牙2次,並在餐後用牙線清除牙縫中的食物殘渣;若牙齒過密無法使用牙線,則可使用齒間刷牙籤或軟齒間刷加以清潔。

2025年3月3日 星期一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1-2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1-2
  以下是從《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4th edition)選擇性地翻譯我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或部分篇章;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如果有興趣且可以進行英文閱讀的讀者請務必找來看看,相信會對疾病治療有極大的幫助。
  This post is selected 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 4th edition. I just choose paragraphs and partial chapters, which attract me, as materials for personal translation exercises. If there is anyone who'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endocrine disorder, please go get this book;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 it would greatly aid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林詠盛(Louis)譯, louisophie@gmail.com
https://withinretreat.blogspot.com
https://louisophie.wordpress.com
https://x.com/louisophie_/
https://github.com/louisophie/withinretreat
#糖尿病治療,#飲食科學,#糖尿病,#中文翻譯,#diabetes,#dietary,#translation,#RichardKBernstein
———————————————————————————

  單元21〖有效處理脫水、脫水疾病及感染問題〗

  《酮酸中毒與高滲透性昏迷》
  高血糖與脫水會造成2種嚴重的急性病症,即高血糖酮酸中毒(DKA)與高滲透性昏迷。DKA通常發生在幾乎沒有胰島素分泌能力的人身上(T1D或T2D皆有可能),在高血糖和脫水雙雙使得胰島素阻抗更加地嚴重、組織細胞在無法吸收葡萄糖的情況下,身體只能靠儲存的脂肪來取得能量、並同時產生代謝副產品的酮體(可透過尿液及呼吸檢測得出,且因其有機溶劑的氣味、病人常被誤認為是酒醉)及酮酸;大量的脂肪代謝物具有毒性,且為了排除它們腎臟會產生尿液而使脫水情形加劇。嚴重酮酸中毒的病徴有下列數項:尿中有大量酮體、口乾舌燥且極度口渴、噁心、頻繁排尿、呼吸困難、及以高血糖(通常會超過350mg/dl。)
  高滲透性昏迷往往會比DKA更加危險、且會發生在仍有部分β細胞功能的人身上;這裡的高滲透性指的是血液中水分過少,使得葡萄糖、鈉及氯離子的血液濃度過高的情形。這類病患因仍有少量胰島素分泌的能力,故尚能抑制身體代謝脂肪(因此其尿液和呼吸測不出酮體)但卻仍不足以壓低血糖值(有可能會高達1500mg/dl)。高滲透性昏迷的早期症狀包括嗜睡及意識混亂,且脫水情形可能會嚴重到大腦所需水分不足、並可能導致意識喪失或死亡(嚴重DKA亦同)。這對一些沒有脫水症狀就不會感到口渴的老年人來說,他們需要特別地小心注意。
  DKA和高滲透性昏迷的治療包括了液體補充和胰島素注射:單獨的液體補充可以對血糖產生很大的影響,原因是可以稀釋血液的葡萄糖濃度、又可讓腎臟排除多餘的葡萄糖及酮體。但在這裏治療這些緊急狀況並非我們的重點(這必須在醫療院所進行),而是事先就預防使之不發生才是最重要的前題。

  《嘔吐、噁心與腹瀉》
  嘔吐、噁心與腹瀉多與細菌、病毒感染或流感類疾病有所關連;治療的第一步是要先停止進食、並適時調整藥物(胰島素或增敏劑)的劑量。

  〈糖尿病藥物調整〉
  在脫水且無法進食的狀況下,我們只需跳過餐前的藥物即可、並持續服用維持空腹血糖所需的藥物(如長效胰島素或口服降血糖藥);這和傳統的治療方法恰恰相反,而這也是我及我的病人即使是生病時也不會有DKA或高滲透性昏迷的主要原因。
  但對有嘔吐且無法服用口服藥物的人,就會需要注射胰島素來使血糖平穩、並同時減輕β細胞的負擔(可在高血糖時使用速效胰島素類似物來快速降低血糖值);這是為什麼我認為所有的糖尿病患(包括了只需使用飲食及胰島素增敏劑就可控制血糖的人)都必須要學習胰島素注射方法的原因之一,且發生脫水及嘔吐時,我們要立即聯絡醫療院所取得胰島素用量及藥物服用的資訊。底下我們再重提一次重要的血糖及藥物使用原則:

  1.起床後及之後的每5小時測量一次血糖。
  2.血糖過高時注射速或短效的胰島素(以肌肉注射為佳,但皮下注射亦可),並持續測量和校正血糖(夜間時亦同)。

  若病重而無法自行檢查血糖和注射胰島素時,為免危險發生應住院接受治療。

  〈停藥〉
  某些可能加速脫水或暫時損害腎功能之藥物應在脫水疾病期間停用,其中包括了利尿劑、ACE(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和某些關節炎藥物,如NSAIDs(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ibuprofen、Motrin,Advil)和COX-2(環氧化酶-2)抑制劑;NSAIDs可能作爲最後治療發燒且其他藥物無效時才使用的手段。在停用任何藥物前請與醫師討論,若無法聯繫上才先暫時停用上面所列的藥物品項。

  〈嘔吐緩解與控制〉
  處理脫水的最好方法是補充水分,但有嘔吐情形時就需進一步的治療才行。普通的嘔吐通常可注射Tigan(品牌名「蒂根」,即「三甲基苯甲酰胺注射液」)來抑制;若嘔吐持續則每3~5小時投藥注射1次(不可口服)。在美國Tigan是以100mg/ml、20ml瓶裝來販售,成人可用100U的胰島素空針抽30單位作為試驗劑量(小孩為10單位),待30分鐘後若嘔吐仍持續則再加倍劑量;另外因高劑量注射可能會在皮膚處產生腫塊,因此可分多處不同部位注射多次的10單位劑量。
  Tigan對大多數人都有作用,但有大約20%的情況下會無效,也因此一旦有脫水的病徴出現時,我們一定要在第一時間通知醫療院所來進行處理;若嘔吐或噁心持續超過3小時、或是施打Tigan後的1小時狀況仍沒有改善,則可能會需要再次注射第2或第3劑、且視情況需送急診作靜脈輸液以查明病因(如腸阻塞、中毒、胃輕癱、DKA等都有可能導致嘔吐)。對糖尿病人來說,一旦有嘔吐情事發生就必須即時處理、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大劑量的Tigan可能會引起神經相關的副作用(原注:包括震顫、咂脣和頸部抽動),特別是在兒童和瘦弱的老年人身上會更容易發生,而對治的方法是在病人還能夠自主呑食時,服用一匙的二苯海拉明酊劑(diphenhydramine elixir)或無糖糖漿(如Benadryl),而在嘔吐緩解後就可減少劑量及注射次數(至少間隔3小時以上);若注射後1小時仍未見藥效則需加量並再次聯繫醫師請求協助。

  〈液體補充〉
  一旦嘔吐得到控制,我們應立即開始補充液體,而此時自然會有2個問題:何種液體?以及多少量?我們須考慮以下3個因素:
  首先該飲品至少需是病人口味上可以接受的東西。其次是其不應含有碳水化合物(因此任何有糖分或葡萄糖的飲品或運動飲料都不行,但含人工甜味劑則無妨);此準則是跟傳統治療相悖的,因為後者常要求病人喝含糖飲料以抵消因施打過量胰島素而有的低血糖情形。第3是液體應含有鈉、鉀及氯等的電解質,若無(如無糖汽水、稀釋冰茶、蘇打水、清水以及無碳水化合物之肉湯或清湯)則需額外添加。
  我們可在每四分之一加侖(約946ml)的液體中添加:
  ●不超過一平茶匙的食鹽(過鹹則爲半茶匙;提供鈉和氯)。
  ●不超過四分之一茶匙的食鹽替代品(提供鉀和氯)。

  若嘔吐在一次發作後即停止,則無需使用Tigan、也不用在攝入的液體中添加電解質。為因應緊急狀況,我們可以事先備好數瓶半加侖(約1892ml)的無糖飲品,並存放在冰箱及床邊以備不時之需。
  我們每天所需的水分可以體型來衡量,在斷食期間大約為2.7升(女)~3.7升(男)(以每公斤0.048升為原則;68公斤的人約3升左右),且在生病、血糖升高、尿酮、嘔吐、發燒、腹瀉等等狀況發生時,就需要補充額外的液體量(醫師會要求病人記錄數據);若無法以口服方式攝入時,就可能須住院接受靜脈輸液。
  若住院打點滴,可能會遇到無經驗或無相關知識的醫護人員要對病人投以有糖分(如葡萄糖、乳糖、乳酸林格氏液、果糖等等)的注射液,而非單純的生理食鹽水(原注:要小心不可注射含有葡萄糖如D5或D10的食鹽水,而要使用半生理half normal saline(腹瀉嚴重時)或是一般的生理食鹽水normal saline,否則會造成血糖升高、進而加劇脫水情形)。若對方拒絕則可堅持要與負責人說明、並在必要時表明會提起醫療事故及業務過失致死的訴訟,以此來明確說明自己的醫療需求為何;但需注意以上方法在美國可行,其它國家則往往行不通。

2025年2月28日 星期五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1-1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1-1
  以下是從《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4th edition)選擇性地翻譯我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或部分篇章;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如果有興趣且可以進行英文閱讀的讀者請務必找來看看,相信會對疾病治療有極大的幫助。
  This post is selected 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 4th edition. I just choose paragraphs and partial chapters, which attract me, as materials for personal translation exercises. If there is anyone who'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endocrine disorder, please go get this book;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 it would greatly aid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林詠盛(Louis)譯, louisophie@gmail.com
https://withinretreat.blogspot.com
https://louisophie.wordpress.com
https://x.com/louisophie_/
https://github.com/louisophie/withinretreat
#糖尿病治療,#飲食科學,#糖尿病,#中文翻譯,#diabetes,#dietary,#translation,#RichardKBernstein
———————————————————————————

  單元21〖有效處理脫水、脫水疾病及感染問題〗
  若經歷嘔吐、噁心、發燒、腹瀉或任何形式的感染時,為避免生命危險的發生,我們應立即聯絡醫生加以治療;底下我將分享一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幾年前的一天下午4點左右我接到一位女士的電話,對方是位從未看過我門診的糖尿病患者,她的醫生因當天有事聯絡不上、且又沒有教過她本單元的急救内容,於是她在電話簿上找到了我的診所請求協助;她說自己從早上9點以來一直嘔吐不停(她和小孩2人住在一起),希望我能幫助他,我則跟她說她現在應該是脫水相當嚴重了,要趕快去醫院做靜脈輸液才行。
  她聽了之後決定去附近的醫院接受治療(小孩則是先送到了奶奶那邊),同時我給那家醫院打了電話請他們提前有所準備;5個小時後我接到主治醫師的來電,跟我說以她的腎臓已經因脫水而有衰竭的情形了,於是他們立即將她送到醫院的血液透析中心(幸好這家醫院有洗腎的機器),不然病人可能就會往生了。經過了一連串的治療,她在醫院總共住了5天。
  在這裡我要再次強調,有脫水情事發生時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且絕對不要有病小無事的錯誤心態,請務必盡快跟醫療院所請求協助並立即接受診斷治療。
  在脫水疾病的討論上,糖尿病患者會比一般人更加容易地發生且情況嚴重,原因無他,就是源自我們長期控制不良的高血糖。

  《脫水的惡性循環》
  如果有出現嘔吐或腹瀉(其原因通常是透過口鼻、手部或胃腸道的感染所導至,中毒的可能較低),血糖會跟著升高、體内的水分也會跟著流失,這時我們的血液就會將水分轉移給身體缺水的組織,造成血液的含水量減少(但葡萄糖並不會跟著流動),血糖於是就愈來愈高。
  另一方面我們的血管遍佈全身上下,但其徑寛是由内往外、從器宫内部到外表變得愈來愈窄,而當水分因脫水而流失時,外圍血管水分減少的比例會更高(血糖值也會不斷上升),但胰島素分泌傳輸的速度卻會變慢(細胞因此無法將葡萄糖吸收掉),於是就形成了胰島素阻抗的情形,然候血糖又會因此而持續攀升、胰島素阻抗就會愈嚴重,惡性循環也就跟著出現了。
  但當血糖過高時我們就會跟著排尿,這時惡性循環就會更加地嚴重(脫水加劇、胰島素阻抗加劇、血糖更加高),而我們血管末端外圍的細胞因胰島素不足而無法利用葡萄糖來獲取能量時,就會選擇代謝脂肪並產生酮體,但身體會為了降低酮體而排出更多的尿,而這又會讓我們的脫水情形更加地嚴重。
  上述的一連串事件可能在數小時内發生(如開頭所講的那位女士),因此我們要做的最重要觀念並不是事發時治療,而是要事先就預防使其不發生。
  如果我們在半夜或早晨醒來時發生嘔吐或腹瀉,這時我們要做的事是立刻聯絡醫療院所,即使發生的當下是淩晨2點、或只是吃壞東西的暫時症狀,也都一樣不可輕忽大意。
  只要是人都會時不時地生病,但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只要做好適當的飲食規劃及治療方法,我們就可大大地減少因血糖不正常而有的疾病風險(有普通變異性免疫缺失症(CVID)的人需小心以對;見單元20《新訊分享》小節)。若我們因疾病或感染使血糖升高,注射胰島素可以幫助病人在生病期間保持胰臓β細胞的功能(對非糖尿病患者亦同),並在使血糖維持正常的情況下減少脫水的症狀;糖尿病患者生病的最大問題之一是脫水,出現症狀時就必須立即處理以避免危及到生命。

  《糖尿病與脫水》
  脫水的常見原因包括多次腹瀉或嘔吐、發燒導致的出汗、未能充分補充水分(特別是在炎熱的天氣或長時間的運動)、以及非常高的血糖;極高血糖有一個相當重要的病徴,即病人會極度的口渴與頻繁的排尿,而當有這些現象發生時,我們就要特別地小心是否有脫水的狀況並要儘快測量血糖。底下是高血糖與脫水之間的關係說明:

  1.脫水會導致暫時性的胰島素阻抗。(原注:若有脫水的狀況時,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任何可能會加速脫水的事情,這包括了使用如ACE(譯注: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和利尿劑等的藥物。切勿未跟醫師討論即停藥,若有需求亦可跟藥劑師詢問特定藥物是否會導致脫水。)
  2.在脫水期間,血糖往往會上升。
  3.高血糖會導致胰島素阻抗並進一步升高血糖值。
  4.脫水加上因感染所引起居高不下的血糖,會進一步導致胰島素阻抗和血糖的持續上升。
  5.高血糖時腎臟會試圖通過產生大量的尿液來排出葡萄糖和酮體,因此又會造成更嚴重的脫水。
  6.持續的脫水又會造成更高的血糖、而這又會加重脫水的現象,胰島素阻抗也會更加地嚴重(第1點),因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但上述所提的血糖及脫水問題都是可以處理及避免的,這也是本單元所要講述的内容;這些重要的知識及方法在緊急時不只可以防止嚴重的情形發生(如打電話向我求助的女士),甚至還可以挽救生命。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4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24   以下是從《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4th edition)選擇性地翻譯我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或部分篇章;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如果有...